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重磅:公立医院过“紧日子”需要经济管理赋能

发布时间:2023-03-25 10:13:59来源:网络编辑
今日坐诊专家: 王医生 郭医生 邹医生  门诊时间:8:00—21:00(无假日专科) 预约

6月2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62号)(以下简称《通知》)公布,迅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01公立医院“缺钱了”

突如起来的疫情冲击和影响,医院出现“三降两升”现象,加速了公立医院经济紧张的状况,医院真的“缺钱了”。

(1)医院就诊患者人次下降
各地防控以来,为了减少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各地出台一系列措施,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

(2)医院医疗收入下降
医院就诊人次的下降,带来的是医院收入的下降,特别是伴随着新医改,药品和耗材零加成实施,医院传统的收入渠道在收窄,由于地方财政补助投入不足,医院对医疗收入的依赖度提高,医疗收入的下降对医院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

(3)医院防控成本上升
为了防范医院交叉感染,医院加大防控建设投入,特别是急需的防控耗材,不仅采购困难,而且价格上涨明显,导致医院因防控成本支出大幅上升。

(4)医院运营成本上升
疫情就是命令,广大医务人员加班加点没有休息,无论是上下班接送、宾馆住宿、工作餐,还是加大疫情补助等方面,都导致医院运营成本增加和上升。

(5)医院医疗收益下降
毋容置疑,患者就诊量和收入的下降,医院防控和运营成本的上升,结果就是医院医疗收支结余的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现象,无疑加速推动医院的经济紧张,医院开始“缺钱了”.

02经济管理年活动为医院赋能

《通知》提出,活动主题,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活动内容包括5大方面和24项重点要求。

第一方面,梳理分析问题,及时整改堵塞漏洞。主要是认真梳理此前各类审计、督察、检查等外部监管工作发现的经济管理、经济行为等突出问题,以及内部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经济管理短板弱项,及时整改落实到位。重点关注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内涵经济行为(即该项活动可以获取收入或耗费人财物等资源)的事项,聚焦关键环节和流程管控,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和风险监控的制度措施,使之既符合业务管理规范化要求,又满足风险防控精准化需要。

第二方面,强化价格管理,规范业务和价格行为。主要是规范,规范收费管理,严禁重复收费、串换项目收费、分解收费、超标准收费、自定项目收费等问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禁超范围使用药品和耗材、无指征入院或过度诊疗等问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禁超范围使用药品和耗材、无指征入院或过度诊疗等问题。规范药械管理,严格药品耗材进销存管理,严禁设备使用不规范、医疗记录不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以外的强制性服务等问题。

第三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夯实经济管理基础。主要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有关预算、成本、采购、资产、内控、运营、绩效等制度体系,依法依规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发挥经济管理工作的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强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重点围绕成本管理、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等薄弱环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运营管理制度措施、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指标导向等,推进形成经济管理价值创造,提高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质量效益。

第四方面,推进业务财务融合,促进经济管理提质增效。重点强调,把经济管理各项要求融入医教研防产等业务流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各环节,促进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深度融合。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为主线,转变重业务轻管理的现状,提高全员执行制度和重视内控的意识,不断提高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强化经济管理组织建设,配置总会计师,成立医院运营管理部门等,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强化数据资源整合,推进实现单位内部运营管理平台系统与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

第五方面,改革创新强化监管,健全长效机制。主要强调,切实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属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细化落实各类业务活动中内涵经济行为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措施,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监管手段等。

《通知》提出: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牵头,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公立医院(含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参与。

《通知》强调:为期一年的步骤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7月—2021年6月),总结交流阶段(2021年7月—9月)。

《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任务要求。强化综合监管,坚持底线思维。注重经验总结,树立典型引领。


03医院如何过好“紧日子”

面对疫情对医院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医院如何加强经济管理,实现“合理开源”和“科学节流”, 过好“紧日子”。

(1)合理开源
公立医院“公益性”使然,各级政府作为公立医院“公益性”主体,善尽投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最佳的方式就是“财政补助”增加,关键影响同样受疫情的冲击,地方财政国库也缺“钱”,面对庞大的公立医院体系,适度的“输血”可能有机遇,“兜底”可能有些不现实。医保基金支付政策会不会放松?医保资金占据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全面医保体制下,医院通过较高的住院率分享医保的红利,推动了医院的规模扩张,运营成本大增。面对医保DRG支付改革,获得宽松的支付将会越来越难,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收入来源,医院收入增收遇到瓶颈。

面对财政补偿很难到位,医保支付管控越来越严,面对药品和耗材零加成的消化,加上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医院经济管理压力较大。唯一留给医院开源的渠道有一条,就是向市场要效益,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向网上咨询、网上问诊、网上医疗等要效益,向特需医疗和非医保患者要效益,通过绩效引导设计,充分盘活医务人员时间,增加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增加医院的收入,缓解现金流紧张危机。

(2)科学节流
医疗质量管理是业务管理的核心,经济管理如何实现与业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如何科学节流需要“精益管理”。

精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人员经费是医院的最大成本,在医院收入高速增长时期,人员成本也逐步攀高,庞大的行政后勤队伍人满为患,在医院扩张发展时期养得起。在医院收入遇到天花板瓶颈的时候,人力成本过高加速了医院财务危机,人员的合理性配置,减员增效是医院迫不得已的选择,开始考虑如何减员保重点,没有“钱”医院很难正常运转。

精准降低药品和耗材成本耗费。医疗保障制度DRG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必然加速医院现金流紧张状况,倒逼医院必须加强药品和耗材管理。

面对药材和人力两大成本,加上防控成本的增加,成本为王时代真的到了,精打细算过日子,调整年度预算,压缩非重点预算,加强预算支出的成本管控,推进预算绩效一体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最后的话:
总之,卫生经济规律使然,粗放式的运营管理管理面临重大的挑战,精益化的运营管理成为医院绕不去的“坎”,加强“经济运营管理”,强化精益化、精细化、科学化绩效考核,更需要绩效驱动,注入强劲动力,还需要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发力,推动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向运营管理要效益成为医改新时代“主旋律”。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开院于1994年,集医疗、科研、教学、制药于一体;贯彻“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构思,现有本省副主任以上职称专家22人;每周末均开通北京、上海专家门诊,柔性引进协和、西京、北京中日、清华附一院、上海九院等高端医疗专家12人;15种自研、自产皮肤专药全部纳入医保名录....[详细]

备案号:滇ICP备1600222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