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信息化建设的“思”与“变”,文内含“投资5亿信息化建设”的心得

发布时间:2023-03-25 10:10:08来源:网络编辑
今日坐诊专家: 王医生 郭医生 邹医生  门诊时间:8:00—21:00(无假日专科) 预约

信息化是医院工作的最核心抓手,信息化做得好不好,不一定是技术上的问题,可能根源上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设信息化。

都说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发展得好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当“一把手工程”、“顶层设计”这些漫天飞的词语落地时,它们就变成医院领导者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思熟虑,对医疗信息化每一个环节的理解。


 01 .信息化建设发展为何成为热词?

(1)国家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性文件和指令性任务,从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互联网+医疗,到功能指引、绩效考核,再到统一数据上报标准,层层递进,都突出体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可遵循的标准,更传导了足够的压力,促进医院重视、有重点的加快信息化建设。

(2)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表征就是互联网。互联网解决了人和人之间快速沟通的问题,信息和信息之间快速交互的问题。当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出重要作用,医疗行业更是如此。80%以上的大、中型医院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医院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呈多样性方式发展,网上开展的医疗咨询、医药宣传、网上挂号等服务举措。

(3)疫情影响
疫情之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诊疗数据共享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国医疗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势必将迎来大发展。

(4)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到底能做什么?从患者的角度思考,智慧医院、智慧病房将给老百姓带来便利。对于医疗机构,将提升临床、医技、管理人员等的管理效率。于效用而言,信息技术将促进社会融入大医疗、大卫生、大健康领域中。

信息化管理对品质管理、内涵建设、学科建设、人文促进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信息化需要较大投入,但其对管理效能建设将起到正向作用。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作为重要工具,对流程改造、降低成本、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促进资源整合、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非常有意义。


 02.医院信息化现状简析

第一,医院信息化至今已经持续二十年多年,“孤岛”“烟囱”不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合有难度。

第二,早期信息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于建设步伐,导致信息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数据互操作更多依赖于客户化改造,增加了落地成本。

第三,伴随大数据热,数据资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在一个医院里,数据治理也面临大量协调工作,推进不易。

第四,医院信息科人员职业发展多存在天花板,大多数情况下缺乏高素质人才或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应数据治理需要。

可以说,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矛盾就是落后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日益增长的数据利用需求间的矛盾。



 03 .信息化建设未来五大趋势


(1)标准化: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医疗信息标准是专门为医学信息产生、信息处理及信息管理等信息工作制定的各类规范和行动准则,涉及医疗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和处理等整个医学事务处理过程。医院信息标准化目的之一是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能够被准确地理解。医院信息标准化是实现医院不同系统间兼容和信息交换共享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对内关系到医疗信息的集成和有效利用,对外关系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要推进7大医疗体系专项建设,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国家将推出预算达611亿元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包括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3项工作。


(2)集成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标准化是医院信息集成的基础,而医院信息平台(Hosp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HIP)是医院信息集成的利器,正在成为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和重要工程。医院信息平台采用Web Service技术作为SOA服务开发技术,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可使医院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在国内炙手可热,正在由之前的“不知所云”、“云里雾里”进入到“化云为雨”阶段,未来医院信息平台基础架构向云计算转变已成为明显趋势。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医疗数据中心,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形成统一的资源池,由两个数据中心组成双活数据中心,利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实现高可靠性,将成为医院私有云建设的典型形态。

(3)智能化:医院信息化的最终归宿

智能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并不是数字化医院的最终目标,智慧医疗才是最终归宿。目前全国已有23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未来智慧医院或称医院智能化,将包括临床业务智能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患者服务智能化、资源管理智能化、医院物流智能化、楼宇建筑智能化等。

临床业务智能化:核心是电子病历、临床知识库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及其信息融合,提供人性化的临床数据展示,支持个性化的最优临床诊治及患者安全。

管理决策智能化:包括医疗管理决策智能化和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智能化。其中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建设是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强大的管理数据仓库、成本核算、综合绩效评价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支持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管理决策科学化。

患者服务智能化: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就医流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如居民健康卡、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建立统一的服务窗口、呼叫中心、门户网站,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服务前移、预约管理、先诊疗后付费、提醒服务、咨询管理和投诉管理等。


资源管理智能化:主要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物联网医院,应用于医院病人、员工、设备、环境等的管理,实现资源的交互以及智慧,转变医院运行和服务模式,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和效率。


医院物流智能化:是通过现代物流系统确保医院物资流动和供应的智能化,减少人为传递物资引起的差错,以实现最优化物流与人力资源流。


楼宇建筑智能化: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安保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智能楼宇管理系统(IBMS)。通过智能楼宇系统工程建设,实现计算机系统自动提供舒适与安全的环境。


在未来医院智能化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会促使医院智能化进入一个飞跃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3)移动化:加速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WLAN、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及App等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正呈现出移动化趋势。所谓移动医疗,是通过移动终端/PDA、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等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信息和医疗服务,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分析的一种医疗模式。


通过移动医疗,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预约挂号、查询电子病历和检验结果,使用家用或可穿戴设备(如3G血压计、蓝牙血糖仪、智能心电仪)就能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心电等生命参数,并将记录自动传回到信息平台的个人健康数据库,供随时查询和获得健康指导,享受实时动态的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疾病诊治、人体功能数据采集、健康管理等服务的健康云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目前,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患者管理、移动输液室管理、移动心电采集、移动麻醉工作站、移动药品核对与药品盘点、移动点餐、移动资产管理、无线呼叫(床边呼叫与排队呼叫),以及各类基于蓝牙技术的医疗设备应用等,正成为医院内部移动医疗的主要应用形式。移动医疗促进了医嘱的闭环,对提高医疗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医疗有助于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实现,今后不管医生在哪里,患者病情发生什么变化,医生都可以利用身边的移动设备进行相应操作或指导。


移动医疗正呈现出在地理覆盖上由门诊、住院病区向全院区、院外发展;在使用人员上由护士、医生向后勤管理发展;在信息处理上由数据、语音向视频方向发展的趋势。


(5)区域化:医院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区域化是医院信息化的高级阶段。随着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医疗联合体热潮的兴起,以及远程医疗的逐步发展与普及,推动着医院信息化朝着区域化方向发展。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信息化继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之后的又一个热点。


在远程医疗方面,充分利用远程医学的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影像、心电、病理等)、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远程门诊及远程医学教育等功能,同时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探索创新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和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未来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和互联互通,依托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区域病理以及区域HIS中心等,可实现两级平台和跨医院之间的诊疗信息共享,实现包括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预约挂号、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联合体、远程医疗、公众医疗信息服务等应用的业务协同。


 04 .如何借助信息化
支撑、推动医院高效管理

现在,“云、大、物、移、智”在医疗行业全面介入,尤其是人工智能是今后医疗非常重要的领域和新的风口。

传统的医院管理主要考虑学科、人才、技术、医疗、教育、科研,关注的是医院里的患者,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还要关注院外,关注社会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这提示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顺势而为、精准切入,这些才能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必须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注重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

推动互联网和医联体建设,打破信息孤岛,一定要互联互通,没有互联不行,连上了不通也不行。

重视数据这个核心资源,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

全力打造智慧医院。

注重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遵循以下三种需求范式:一是规范性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管理颗粒度无限逼近最小;二是效率性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资源利用率无限趋近最大;三是创新性需求,应用关键技术推动颠覆式创新。

对于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层面要重视电子病历的顶层设计,重视医疗和医保数据的整合,规范互联网医院的监管,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

以下以各家医院在过去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所探索的方法及经验作案例分享,虽然现在信息化建设建设有了更高层次的突破,但有许多优秀建设经验还是很值得借鉴,希望不同的思路能够供大家学习参考:
 

  案例1  

北京天坛医院
投资5亿的信息化建设心得

北京天坛医院于2013年计划整体搬迁,新建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一次全面升级的重大契机。有的是新建一个分院区,也有的将医院整体搬迁到一个新院区。无论哪种情形,都是对医院信息部门的规划统筹、项目管理、系统实施能力的全面检验和锤炼。2018年10月,天坛医院新院正式开诊,从2013年年底开始挖第一锹土算起,这是一个耗时5年、信息化建设耗资5亿元的大型医院整体搬迁项目。

以下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对该院整体搬迁信息化建设的心得:

1、信息化建设规划应该尽早介入,一定要从可研的时候就主动参与进去。
新院预算主要包括三大块:建筑、设备、信息。信息预算可按照每平方米500元-1500元标准进行测算,500元是最基础的,一般大众化的1000元,锦上添花、高大上的则按照1500元。

2、要有整体的建设规划,智能化医院的方方面面尽量考虑全。
各系统之间最好统筹,比如4G信号,以前是三家运营商分别来拉线,现在整个医院的4G信号只有一套,各家运营商只进入弱电间;在布线时对5G信号也做了预留,将来可能需要5G信号覆盖的地方都预留了管线,将来把5G设备加上就可以了;WIFI和物联网二合一,也需要统一规划。

3、信息建设技术方案一定要有自己思路。
厂商的方案可以参考,但是不能做二传手。信息化建设要符合医院本身的目标。

4、处理好建设规模与工期太短的矛盾。
一定要做好评估和规划,申请财政资金时不能贪多,否则工期太短无法完工时,会被政府督办。

5、一定把握好操作流程,满足日后严格的审计要求。
审计依据是经信委和财政局的批复文件,招标文件、合同、验收入库等所有环节均需要一一对应。王韬强调,尤其要处理好建设内容变更,要严格遵循变更流程:用户部门申请(理由:现场情况及需求变化、变更后技术方案可行性、变更明细、评估变更对项目整体效果影响、变更后价格合理性分析)→专家论证→信息中心批准→院领导批准)。

6、组织专职小组从前期施工阶段与施工方和设计院对接,发现问题及时发文要求整改,落实到白纸黑字。

7、项目招标前和进场后一定安排需求调研,必须让用户部门签字确认,这是验收的重要依据。

8、搬迁过程中,新院老院同时开业,两个医院之间通过光缆连接。
先是老院服务器带新院终端,后是新院服务器带动老院终端。通过双机热备方案实现新老院数据迁移。需要注意的是,新老院的科室名字不能重复,新院的所有科室都加一个字“新”。

新建医院信息化建设,即便是对于王韬主任这样一位资历深、经验足的CIO来说,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由于工期太短完不成任务而被督办时,王韬说“急白了好多头发”,各种焦虑无以言表。王韬主任反复强调的一大经验就是:信息化一定要尽早介入,从可研时就主动参与进去。

  案例2  

航天中心医院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

航天中心医院建院于1958年,是一所学科完备、功能完善、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服务永恒•追求卓越”是航天中心医院一贯所坚持的服务理念。它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提升,也一直都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

航天中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97年,据航天中心医院时任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院长杨姝雅介绍,这些年的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3个阶段。

1997年到2002年的这五年是航天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建立的信息系统是以收费为主的应用系统,比如说门急诊的挂号收费系统、住院管理系统,以及物资管理系统等。

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是航天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陆续把LIS、PACS、超声、体检、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手麻、护士管理等系统逐步建立了起来,基本上是一年建一个系统。这个阶段的亮点之一就是网络建设从之前的无序状态转为有序地建设。并早在2002年对网络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建立了内外网隔离的网络结构。

2012年至今,进入了航天中心医院的提升阶段,在这期间,医院的医疗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覆盖率得到极大地提升。杨姝雅坦言:“在我们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临床信息系统建得越多,‘烟囱’就越多,‘孤岛’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2012年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分析论证是不是应该重新换信息系统的原因。”分析与论证的结果是:换。

“从2013年我们开始启动这件事,我们把整个信息系统又重新建立了起来。我们这个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患者服务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管理平台,另一个是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杨姝雅介绍说。除了对基础业务系统的集成管理,还实施了病案首页结构化的调整,电子病历的结构化。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越多,就越要注重安全问题。同理,当运行在医院信息系统上的应用越多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是不可或缺的保障。航天中心医院在建设应用系统的同时,从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制度的建设到信息化总体架构,都充分考虑到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做了自己的信息化架构规划指南,就是重视和为了完善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杨姝雅解释说。

基于这种高度的安全意识,航天中心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同时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规范和国际标准ISO/IEC27001:2005,建设了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对网络架构,主机系统,数据库还有网络安全设备的风险点进行了风险的评估和制度性的分析。我们有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手册,有自己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处置的程序。” 杨姝雅说。

航天中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每一步走得都很扎实,原因正如杨姝雅所说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要作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抓手,从而能真正帮助到医院管理者、医生和患者。”这样的顶层设计思想也让我们明白,“追求卓越”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是要依靠工作上的稳扎稳打才能实现的。

最后的话: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建设只会越来越重要,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协助医院精益运营管理已成为趋势,而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特别考虑各软件“集成管理”的问题。誉方医管大数据平台,集合DRG质控绩效评价软件、医院绩效管理信息软件、预算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精细化卫材管控软件、满意度调研软件等多个软件。能够充分利用医院在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物流管理、绩效核算、HIS系统、OA系统、护理移动平台等已有的成果,采用先进技术,进行顶层数据架构设计,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构建数据平台。并支持医共体模式,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开院于1994年,集医疗、科研、教学、制药于一体;贯彻“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构思,现有本省副主任以上职称专家22人;每周末均开通北京、上海专家门诊,柔性引进协和、西京、北京中日、清华附一院、上海九院等高端医疗专家12人;15种自研、自产皮肤专药全部纳入医保名录....[详细]

备案号:滇ICP备16002223号-3